top of page

黃檜

  • 歡喜俗賣
  • 2017年9月13日
  • 讀畢需時 2 分鐘

扁柏與紅檜並稱為檜木,是台灣過去伐木時期貴重且最受歡迎的木材,台灣扁柏、羅生扁柏、日本扁柏形成另一個分支群,經由扁柏葉綠體DNA定序與遺傳變異及族群分化,支持扁柏發源於北美的假說,扁柏的遷移路徑可能由日本群島近距離遷移至台灣,因為扁柏木材香氣濃、樹幹筆直且不易空心,生長在山稜的頂部位置,過去所受到的砍伐比紅檜木更為嚴重,台灣扁柏的分布高度通常略比紅檜木高,生長的地域比紅檜木潮濕,且其生長的植被土壤發育較好。台灣的棲蘭山區是目前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扁柏林。 扁柏常為純林,或者是與紅檜、鐵杉混生,較少與闊葉樹混生。扁柏的樹皮為灰紅色至紅褐色,樹皮較厚長,呈條形剝落,溝裂較深,皮孔不明顯,因此台語又俗稱「厚殼仔」,與紅檜的俗稱(薄皮仔)相互呼應。根據親緣關係的研究顯示,紅檜與臺灣扁柏並不是最親近的,反而紅檜與日本花柏較為親近,而臺灣扁柏則與日本扁柏較為親近,而早期植物分類學家就有此看法,早田文藏氏於1908年將臺灣扁柏發表為日本扁柏的一個品型Chamaecyparis obtusa forma formosana,但是過了兩年也就是1910年,早田文藏氏則將臺灣扁柏提升至變種皆級Chamaecyparis obtusa var. formosana,目前國際上則認為此種為臺灣扁柏的學名。

扁柏的枝條為水平狀生長,枝條末梢疏生而略為下垂,枝條背面的樹葉間常有白粉;細小的鱗片狀葉在較圓的莖上呈十字對生,並且將其包裹在內,幼葉的鱗片狀葉前端較銳,老齡的鱗片狀葉前端較鈍;毬果為短橢圓至正球形,這些特徵相對紅檜來說都不相同。

台灣扁柏(黃檜)化學分類︰

桃金孃烯醇、扁柏醇、桃金孃醛、α&β-蒎烯、γ-杜松烯、扁柏酚

葉呈綠色厚而交互對生(葉端圓形),葉背有明顯白臘,小枝多,枝條是扁平形,故稱為扁柏,終年翠綠。樹幹通直,樹形為圓錐形(側枝由樹幹直角分歧,似男性陽剛強壯的感覺),樹皮鱗葉先端尖銳,毬果橢圓形,棲蘭山區是目前世界僅存面積最大的台灣扁柏林。

紅檜油脂較少0.6~0.8%,扁柏油脂較多約1~1.5%。


 
 
 

Comments


Single post: Blog_Single_Post_Widget
  • Facebook Social Icon

+886915222777

408台中市南屯區寶山東一街8號

©2017 by SHUN CHUAN International Resources Co.,Ltd.

bottom of page